48岁创业,奇迹般的年龄,陈灵梅做到了。别人创业是从零起步,她是从负债280万元起步,被偷、被欺诈、被逼债,患重病,在绝望中坚守做人的底线,追求梦想,凭借自己创建的品牌“娜尔思”一举翻身,并且成立了赢家集团。企业成功后,陈灵梅开始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强则企业强,而员工强的根本是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的共同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企业家和决策层在长期经营活动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陈灵梅将企业日常管理交给长子后,全身心地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她的目标很清晰,百年品牌实现行业标杆世界名牌,这是成就百年企业的基石,而她赖以治理的基础就是赢家特色的“七字经”。
磨难之中初识人性
“英雄欺人,盗亦有道;智日以深,奸日以老。”中国古代的典籍之说早已将人性描摹至深。人性善变,智慧与奸诈也只是咫尺之遥。当中国企业界说到不忘初心之时,那些长久与制度、与人性博弈的企业家才是最懂得初心为何物的人。因此,要懂得赢家企业文化的渊源,还要从创始人陈灵梅的经历说起。
◆ 孕育
1946年,陈灵梅出生于宁波宁海县一个叫做蛟头的小村庄。宁波宁海一带受佛教文化影响,民风淳朴,笃信善恶有报,文化上又受到越剧的影响,戏文里忠奸分明的价值观也强化了人们的是非观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身为农民的父母虽然不识字,但是秉性善良,注重言传身教。小时候她常听父亲说:“做人做人,人活着就是要做事。”话是这样说,父亲也是这样做的。
鸡啼拂晓之时,父亲起床先把自留地种了,等太阳出来就和生产大队一起出工。当时生产队集体劳动,一到收工时间年轻人拔腿就走,留下一些没有做完或者做得粗糙的活儿,父亲就在后面默默收尾,从不抱怨。母亲则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早上四点起来做饭,把南瓜和野菜烧熟喂猪,之后还要做豆腐拿到镇上卖。忙完这些,母亲和几个行善的老太太一天两次把烧好的开水挑到人行大路上的歇脚亭子供路人饮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影响着陈灵梅。母亲对她的教诲是,“人家给你一两,你要还人家一斤”“一个人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要想别人”“做人要凭天理良心”……淳朴的做人道理正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言传身教之中,孩子们被父母的榜样吸引,继承了这些为人处事的方式。
少女时代正是人格的塑造期,她以居里夫人为偶像,又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当你离开时,不要懊悔自己一生什么都没有做过”。向善、向上又好学,陈灵梅为梦想做好了准备。
◆ 机遇
陈灵梅毕业于六机部的船舶学校。其后随爱人到了条件艰苦的四川万县一家军工企业做生产车间的技术员。改革开放后,
陈灵梅接到老家江山县发来的邀请函,希望在外的科技人员回家乡创业。她在江山县经委做了三年的公务员,此时适逢江山市服装厂因连年亏损,要实行改革,招聘厂长抵押承包,任期五年。如果是公务员承包,可以停薪留职保留干部身份。
陈灵梅本就对服装感兴趣,她从小看着母亲做鞋、绣花,耳濡目染中长大,加上宁波曾是“红帮裁缝”(为荷兰人裁制
服装)的发源地,制衣也是颇有传统,于是她给经委写报告,要求下海承包。
服装厂的情况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糟糕,工厂停发工资两个月,工人情绪低落,这种境遇要比从零创业还要艰难。借助于
各方人脉,陈灵梅通过浙江省服装进出口公司拿到加工订单,用得到的第一笔收入给员工补发工资,种种的努力,使得企业很快扭亏为盈。
按照承包合同约定,政府要奖励她一笔可观的奖金。但是1989 年国家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到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转变阵痛中,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朝令夕改。二轻局领导告诉陈灵梅,原来的承包合同不能兑现,奖金不能超过工
人平均工资的5 倍,最后只给了她一万元,且不允许个人承包经营。权衡之下,陈灵梅辞去公务员的工作,专心干起了服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