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和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如何在企业落实传统的家文化”,副标题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么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到底是如何去做?也发生了很多瓶颈和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以前我们都是用西药在治疗企业的病,现在是不是应该探索一下如何用一个整体观来思考。因为基本上就我们了解的西医的方式是一种机械观和局部观在治疗疾病,企业这样一个病,我们想应该是思考一个整体的概念。所以,我们要用全局观和整体观来思考。这样的一个全局观和整体观在老祖宗的智慧当中是有,所以我们在探索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来治愈当前的企业毛病和社会毛病。
今天看上去是在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在企业的应用,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整个社会的毛病和企业的毛病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去思考。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企业当中的应用,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到底能不能来治疗企业的毛病和社会毛病?它到底有没有功效?我们好像看不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所以,这个社会现在大家的时间都比较紧,也没有时间真正深入经典去学习、去研究。像刚才王院长讲了很多经典当中的金句,这些金句本身的理解我们其实是有局限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言是一个智慧的宝库,我们现在的人对于文言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有限的。
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在女德方面的一些金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好像是说所有的妇女都不能有才,这是对我们金句的误读、对老祖宗智慧的误导。这句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女子要相夫教子,需要很多的智慧,那个“无”是一个动词,是要把自己的才能掩盖掉,把自己隐藏起来,在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身上显现出来。所以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就好像这个房子,真正承载房子的基础是地基,这个地基就是女子,她是阴。阳是这个房子。所以很多人没有理解就去乱批评、乱指责我们的古人,这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也应该反思一些问题,我们到底是不是真的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因为很多翻译是有问题的。所以,从这些例子当中,我们都要好好地去思考,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老祖宗的智慧。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要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英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提出来要解决21世纪人类的问题,唯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这些话是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但是现在的人真的没有时间,时间都是碎片化的,看东西没有耐心。所以,当前这个社会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做出案例,所以我们讲传统文化真正要落实、真正要让我们的国人、要让世界能够对我们祖先的智慧产生信心,他必须看到实际的案例。所以,我们想只有自己默默地做,用老祖宗的智慧做出事实来看。我们只是一种尝试,我们真的没有经验,所以今天只是跟大家作一个小小的分享,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心得,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就在七年多前,也就是2010年1月开始到现在,我们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在企业当中进行落实。
中国的家庭最注重的是什么?最注重的是教育,刚才王院长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无后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是没有孩子,这个后是要有有德的孩子,缺德的孩子比没有孩子还要差,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祖先的智慧。所以,我们讲家文化在企业当中落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老祖宗的智慧带给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我们就想到了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是要生命的长度,还是要生命的品质,我们是要办企业,把企业的规模越做越大,赚钱越来越多,还是我们要让我们每个员工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办企业?有的人活100岁,可有的人只活10岁,差别在哪里?可能那个100岁的,他消耗的社会资源更多,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多,所以还不如活10岁的人。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品质是什么?我们的员工到我们的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说就是他的劳动、他的智慧和我们价钱的对价关系吗?所以这一年我们一直在反思,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企业到底是什么,企业应该把老祖宗的智慧带给我们的员工。所以,我们想当今的社会更重要的是要变成一个校办企业。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我们的员工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当然这是一个开智慧的教育,不是学习知识技能的教育,知识技能当他心正,他自然会利用,大家要知道因在哪里,因是厚德,后面才能够载物。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企业当中做的事情就是把传统文化落实在企业里。但是,落实在企业,员工怎么相信?怎么样真正地愿意来学习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刚才就讲,不要说是我们,有很多领导、很多专家都不一定相信。想一想当今社会,我们的企业,让员工如何真正地信任我们,所以,我们讲怎么样才能够让员工信任你。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最高的管理成本是信任成本,所以,家文化的管理是一个成本最低的。因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大家互相的信任。如何才能够变成家?我们先想一想我们欠缺的地方是什么?是没有给予真正的爱,以前我们只是把员工当成工具机器,或者是一种有智能的机器,所以我们导入幸福企业的八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就是人文的关怀,我们把员工看成是家人,把员工的父母看成是家人,员工的孩子看成是家人,他的另一半也看成是家人,所以我们有很多的举措。无论是员工的父母亲,如果80岁以上的,我们给予每个月200块钱的孝顺金。我们跟员工之间的沟通是通过我们的午餐沟通会,各种形式的老乡会等等各种沟通,逐步来建立信任关系。员工怀孕的,我们就当自己的女儿、儿媳妇来对待,所以我们有准妈妈关怀、有准妈妈的特色餐,有很好的志愿者来照顾他们。我们本部近2000名员工是不用打卡上班的,因为我们觉得在家里面没有关系,你今天迟到,你一定有原因,一定不是故意的,大部分的人不是故意的,我们算下来,有故意的人最多是0.1%的人,那0.1%的人也就是你要去关爱和爱护他们的人。这个正好是让你可以知道哪些人你要给他们特别的爱。
什么叫人文关怀?关怀当中是带上教育的,不是简单的给福利,如果说谁把这个关怀当成是给予福利的话,那你就会宠坏这个人。人文关怀,为什么前面冠以人文两个字?是带上教育的。因为时间关系,我没办法很深入地讲,有机会的话我们有专门的开放日,大家可以到我们公司来进行参访,我们会给大家作专题的汇报。
除了专门的营养餐、专门的工作服、专门安排照顾他的时间,夜班变成白班等等,还有一个,生了孩子怎么办?生了孩子我们要给她两年的孕婴假。你们想一想,中国国家要兴旺,国家要改变,到底从哪里开始?就是从胎教开始,所以我们给她这样的假期,前提是她在公司待了两年零十个月,两年学习传统文化,十个月怀孕的时候也在一起学习,孩子跟妈妈一起学习,然后给她两年的孕婴假,让她能够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因为孩子在三岁前的教育是最最关键的。
当然,我们资金有限,所以我们就给予这么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有6000万,这些事情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是一个企业,我们如何来关注,我们不是在说留守儿童跟我们没有关系,这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要去做。怎么做?首先我们公司有留守儿童,有父母亲都在外面务工,母亲在我们公司,父亲在其他公司,我们就要给他们特殊的假期,让他们陪伴小孩。一个是有假期给他们,还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舍得车费,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给予这些凡是父母亲都在外面务工的、孩子留在长辈身边的,我们给他们每年三次6—8天的探望孩子的假期,两次给他们车票报销,每季度给孩子进行教育培养金200块,把员工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至少这些留守儿童一年能够看到三次父母亲,能够给予他们小小的帮助。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家不是说看到国家有这些问题,我们就在那边等待,觉得跟我无关,国家的所有事情,作为每一个企业家,能够做的都应该去做。
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真的是很严重,所以,我们不单纯是自己企业员工的孩子是这样,我们对于在广西,通过老师、学校、通过乡村等等做的,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从2013年开始就专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社会上,在广西的大新县先开始,对这个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导入。
这里也给大家报告一下,前几天他们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他们这么几年导入传统文化过后,孩子孝顺父母、孩子的心安了,学习很认真。从一个全县最差的少数民族学校,到一个全县第一名的学校,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隔壁的县,天本县看到这样一个效果也非常高兴,跟我们来洽谈,老师校长到我们公司进行培训,然后我们又把广西的志愿者组合起来,将传统文化导入这个学校。
我们同时还做彻底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留守儿童的妈妈叫回来,真正做到妈妈回到孩子的身边。回到身边有几个条件,第一,她要回来学习传统文化,要带着孩子一起学,不单纯是自己学,还要带着孩子学。要懂得孝顺父母,要懂得自然农耕,然后给她们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我们不建工厂,因为到哪里做任何项目,我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现在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花了大量的成本,也就是我们的土地板结化、土地的硬化,造了很多的工厂,所以把我们的水、把我们的土地都污染了。今天许老讲得很清楚,真正的资源是我们的土壤和水、空气,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到哪里都有一个原则,不占用一分耕地,不砍一棵树,这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创新。能够解决这些留守儿童妈妈回来的问题,能够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是这样做的。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也有专门的专题报告,关于留守儿童,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心得。
我们要做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第二个内容是把物当成人一样来关怀。就是对万物升起恭敬心,我们对空气恭敬、对树恭敬、对水恭敬、对土壤恭敬、对机器恭敬、对产品恭敬,所以我们从关怀人,到员工关怀所有的物,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统统都要恭敬,所以这是第一个模块,人文关怀。
当我们把心、把爱给了我们的员工,他干涉到你,真正把你看成是家人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导入人文教育。什么叫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简单讲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的教育。当今社会最缺的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第一个要学的就是我自己,所以我一定要比别人学得多。我跟大家讲,员工学一遍,我要学12遍,这个就是刚才刘总所讲的,不是要别人做,是自己要正己化人。什么叫管理?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自己去感化他人,所以我们讲修身为本,只有当你修身修好了,才能够齐家,所以从自己开始受益,自己开始得到利益过后,大家看到你精神很好,自己的家庭也好,自己的孩子也好,都受益,这个时候大家就来信心。所以,我们说学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经营企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是一件修身养德又能够获得利益、全家获得利益的事情。所以,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真正的智慧,大家要有信心。
什么叫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渗透在我们平时待人接物上,它是点点滴滴地演化出来的,不只是说我来课堂上上课。它是一个场域,融身教、言教、尽教为一体的。教育有很多形式,有每天的学习、每周的学习,以及每年停下生产的学习,等等,有关这方面以后我再跟大家作详细汇报。
人文关怀,把爱给员工,做好人文的教育,他懂得伦理、道德、因果,他懂得孝顺父母。所以我们讲幸福企业的幸福员工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讲是一个好儿子、好女儿,也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是一个好丈夫、好太太,是一个好妈妈、好爸爸。所以,从孝顺开始,我们在对待员工方面,我们也在思考,刚才刘总谈到品德和品质和关系。我们有句话叫品德等于品质,品质等于品德。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人,很多管理学认为8小时内管理员工,其他时间是他的自由,8小时以外他在赌场、他在网上有其他的行为,他白天能好好工作吗?这就是局部观和整体观的思考,所以我们讲,我们24小时呵护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员工。所以,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教育的内容,家和万事兴也是我们教育的内容。只有当他真正是一个孝子的时候,他才会对领导忠诚。
健康养生馆,都是中医来做,这些都是通过教育大家慢慢地体悟到我们关怀地球、关怀所有人类、所有事情的心。我们对机器的恭敬,本来要报废的机器变成了一台新的机器,这都是通过敦伦尽分,通过恭敬心的培养,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而得到的。
所以我在法国汉学院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法国汉学院一些博士生、研究员在研究汉学,我说你们在研究什么?他们说我在研究须臾老和尚到底是100岁往生还是90几岁?正好我们在研究报废的机器怎么变成一台新的机器,我就给他们介绍,他们说传统文化还有这样的结果?比如说现在夫妻要离婚了,太太反而觉得是自己不对,因为丈夫爱赌博,她对他的关心太少。
我们这几年做下来,有一点点心得,也被联合国、被哈佛请去作分享,哈佛把我们的案例作为他们商学院的案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进哈佛,怎么真正应用在企业管理中。有很多人来参观,有很多企业都想模仿,或者说我们一起来做,所以我们有一个幸福伙伴计划,现在我们不想太多,我们认为中国乃至世界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信心,全世界只要有20家企业都能够做成功,这个世界上就会对中国人的智慧,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生起敬心。
这些外国的政治家、领导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当他看到我们公司这样的一个实际案例的时候,他们都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深有信心,都感觉到自己以前对中国文化简直是不了解。待会我会给大家分享一段视频,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3月29号到4月1号请了高僧大德、请了老师,跟联合国契约组织的总干事,还有世界基督教大学的校长、商业督察官组织的领导人、韩国的企业家、韩国新范式创始人讨论,我们告诉他们传统文化如何好。我跟大家讲了几天下来,你知道联合国的官员跟我怎么讲?我说你要去苏州,他说我不用去,我告诉你,我不相信传统文化,我不相信文化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我看的太多了,我看到丑陋的事情太多,欺骗的事情太多,我不相信。我说你先去看,他说能不能不去?我说你试试看,结果还是勉强来了。来了过后,等一下你们可以看到他怎么讲,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我们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我们有老祖宗的智慧留给我们,我们要真正地学好传统文化。真的,传统文化使我们能够健康。
以前我的头发是黑的,后来我觉得学了就要去做,不能只是说说,我们要孝顺父母,染头发对身体不好。我们要保护地球,我们要少用化学品。我们要看破、要放下,我们就要去做。所以,我毅然决定不染头发,这就是知行要合一,而不是只说一说。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我给大家放一段视频。
我想跟大家报告的是,在苏州固锝所做的这些事情并不是我们做得怎么样,所有的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有非常多的不足。所有的不足和问题,都是源于我自己的学习不够,我的高度不够,成绩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所以我们坚定地相信老祖宗,真正的把传统文化在企业当中去落实,不仅能够改变中国,也能够改变世界。
所以,现在我们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在印尼、在德国、在美国进行过很多次的分享,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在用中国传统文化试着经营企业,都非常得欢喜。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可以跟你们专题报告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谢大会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有一点点心得跟大家报告,希望接下来的报告会有更多的智慧给我们,谢谢大家!
吴念博: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在开讲以前我想跟大家讲一下,上午有一句话说的不太严谨,我想作一下修整,我说如果中国有20家企业真正落实传统文化,就会让世界树立信心。原意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确实太好了,但是这样讲不太严谨,我说其实需要更多的企业来做,特别是像在座的每一家企业去落实,会让我们更有信心。
第二个,讲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管理科学的关系、应用、挑战、困境,怎么样融合,我一直在讲,我说我们东方人对西方人的管理思想其实是了解得非常有限。我在西方读过书,西方其实也是要找缺,一定要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西方管理当中有很多我们是不清楚的,因为我们学得不好,所以我们没办法来评价西方是好还是坏,所以这是我自己想讲的话。
韩国有一个学者曾经在高丽大学读书,后来又去台湾地区,东京、哈佛读书,他研究了这么多东方文化,最后他想要研究西方文化。他其实成绩非常优秀,后来他告诉我,他说他发现西方人骨髓里面的东西他就是进不去,也就是说真正西方文化有很多东西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去体会的。从我跟德鲁克总院的王院长交流当中,我们发现东西方文化其实是从一个山的不同两面,大家从山脚下往山顶上跑,后来发现是一样的。这是他跟我讲的,不过我还不能发言,因为我真的是不懂,所以在这方面我真的是要好好学习。
谈到具体的经营,其实我们骨髓里面就有,你说传统文化,其实老早就进入我们了。我自己在经营当中就发现,我们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候其实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当中的元素在起作用。苏州是一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地方,苏州的文化最核心的是让,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就是一个让字,能够得到今天这样一个小小的成果,我们的脑子里、在我们的根里就有传统文化的基因。
后来西方的工具方法让我们受到了很多的影响,也学了很多,现在在学习传统文化当中,有的时候我跟大家分享,我说原来其实我们的管理当中就有东和西,现在东方的更多一点,慢慢的可能是把德治跟法治的关系慢慢转化。一般企业都是用法治来管理,但其实里面我们传统文化学习过后,开始慢慢转化,法治作为一个基本面,但是德治是一个真正的根,慢慢地把法治弱化,法治作为一个人的底线。我们要把诚信做好,所以就要把教育做上去。东西方的科学管理和关系其实是没办法讲的,这个题目我不了解,我不了解西方的管理,我还不懂。东方的管理我只是皮毛,我也讲不出来,只是说有一些心得。
我现在知道的,我们老祖宗最重要的留下来的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可以跟古人对话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古人以前的智慧,是怎么样来管理人的,而且是一种开智慧的。所以我们的学习跟人家不同,他是拿掉东西,他不是放进去东西。我们的学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毛病,拿掉自己的毛病,所以智慧会开出来,是一种内修出来的。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谢谢大家!